中筋面粉是中式面点中最常用的基础原料,其蛋白质含量在9%-12%之间,筋性适中,既能保持面团的延展性,又能支撑面点的蓬松结构,因此广泛应用于包子、馒头、饺子、面条、中式糕点等制作,掌握中筋面粉的使用方法,需要从面粉特性、和面技巧、发酵控制到成型蒸制等多个环节入手,下面将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详细解析中筋面粉的制作方法与关键技巧。
中筋面粉的基础认知与挑选
中筋面粉是由小麦磨制而成,未添加增筋剂或弱化剂,保留了小麦的天然蛋白质,挑选时可通过包装标识确认“中筋面粉”或“普通面粉”,也可通过简单测试判断:取一小把面粉握紧松开,若能松散成团且易散开,说明筋性适中;若成团后不易散开,可能偏高筋;若直接从指缝漏出,则可能偏低筋,储存时需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结块或滋生虫卵。
经典中筋面点制作方法
(一)包子馒头:发酵与蒸制的核心技巧
包子馒头是中筋面粉的“代表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发酵与揉面,需遵循“老面发酵/酵母发酵→揉面排气→二次发酵→蒸制”的流程。
材料配比(以10个馒头为例):
| 材料 | 用量 | 作用 |
|-------------|------------|--------------------------|
| 中筋面粉 | 500g | 基础原料,提供结构支撑 |
| 干酵母 | 5g | 促进发酵,产生气体膨胀 |
| 白糖 | 10g | 激活酵母,增加风味 |
| 温水 | 250ml(35℃左右) | 溶解酵母,调节面团温度 |
| 盐 | 2g | 增强筋性,平衡甜味 |
制作步骤:
- 激活酵母:将白糖、酵母倒入温水中,搅拌至酵母完全溶解,静置5分钟至表面产生细密泡沫(若未起泡,说明酵母失效需更换)。
- 和面:面粉与盐混合,分次倒入酵母水,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再用手揉成光滑面团(手不粘盆、面团表面光滑)。
- 一次发酵:面团放入碗中,盖上保鲜膜或湿布,置于30℃左右环境发酵1-2小时(冬季可借助烤箱发酵功能,放一碗热水增加湿度),至面团体积膨胀至2倍大,手指蘸面粉戳洞,洞口不回缩、不塌陷即为发酵完成。
- 揉面排气: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力揉搓10-15分钟,排出内部气体,直至面团表面细腻光滑、切面无大气孔(揉面时间越长,馒头口感越筋道)。
- 整形与二次发酵:面团搓成长条,切成等份剂子(每个约80g),剂子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放入蒸笼,留间距防止粘连,盖上盖子二次发酵15-20分钟(至面团体积明显变大、手感轻盈)。
- 蒸制:冷水上锅,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15-20分钟,关火后焖3-5分钟再开盖(防止温差导致馒头塌陷)。
关键技巧:发酵温度不宜超过40℃,否则酵母会因高温失活;蒸制后不要立即开盖,避免冷空气进入导致回缩。
(二)饺子面条:面团筋性与煮制火候的把控
饺子和面条对中筋面粉的筋性要求较高,需通过“冷水和面”或“盐水和面”增强面团韧性,确保煮制时不易破皮、粘连。
饺子面材料配比(2-3人份):
| 材料 | 用量 | 作用 |
|-------------|------------|--------------------------|
| 中筋面粉 | 300g | 基础原料 |
| 盐 | 3g | 增强筋性,提升口感 |
| 冷水 | 150ml | 冷水和面,使面团更筋道 |
| 食用油 | 5g | 锁住水分,防止面团变硬 |
制作步骤:
- 和面:面粉与盐混合,分次倒入冷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最后加入食用油,揉成光滑面团(面团比馒头面稍硬)。
- 醒面:面团盖上湿布,室温醒面30分钟(“醒面”是饺子面的关键,可使面粉充分吸水,面团更柔软有弹性)。
- 擀皮与包制: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剂子撒干粉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边缘薄不易煮破),包入馅料捏紧封口。
- 煮制:锅中水烧开,饺子下锅轻轻推动防止粘底,煮沸后加少量冷水(“点水”),重复2次至饺子浮起、肚子鼓起即可捞出(点水可使饺子受热均匀,避免夹生)。
面条制作调整:若制作手擀面,可在和面时加1个鸡蛋(增加营养和色泽),揉面后醒面20分钟,再擀成大片、折叠切条,开水下锅煮2-3分钟至熟,捞出过冷水更爽滑。
(三)中式糕点:酥脆与松软的平衡
中筋面粉也可用于制作中式糕点,如葱油饼、发面饼等,需通过油脂、泡打粉等辅助原料调整口感。
葱油饼材料配比(4-6个):
| 材料 | 用量 | 作用 |
|-------------|------------|--------------------------|
| 中筋面粉 | 400g | 基础原料 |
| 温水 | 200ml | 调节面团柔软度 |
| 盐 | 5g | 调味 |
| 葱花 | 100g | 增香 |
| 食用油 | 30ml(面团用)+ 50ml(油酥用) | 增加层次感,使其酥脆 |
| 花椒粉 | 少量 | 去腻增香 |
制作步骤:
- 和面:面粉加温水、盐、30ml食用油揉成光滑面团,醒面20分钟。
- 制作油酥:50ml加热至微冒烟,关火后加花椒粉、葱花,搅拌均匀成葱油酥。
- 整形:面团擀成长方形薄片,刷上葱油酥,卷成卷,切成段,每段竖起按扁,擀成圆饼。
- 烙制:平底锅刷少量油,中火加热,放入饼坯烙至两面金黄、边缘鼓起即可(烙制过程中可适当按压,使层次更分明)。
中筋面粉制作的核心技巧归纳
- 和面水温控制:酵母发酵用温水(30-35℃),油脂类面团用冷水(避免油脂融化影响起酥),冷水面团(饺子、面条)需揉至“三光”(面光、盆光、手光)。
- 发酵判断标准:一次发酵至2倍大、手指戳洞不回缩;二次发酵至体积变大、手感轻盈(像气球一样有弹性)。
- 揉面的重要性:揉面可使面筋网络形成,增加面团筋性,包子馒头需揉至“手套膜”阶段(虽不如高筋面粉明显,但需光滑有弹性),饺子面条需揉至“硬光面”。
相关问答FAQs
Q1:没有中筋面粉时,可以用高筋或低筋面粉替代吗?
A:可以,但需调整比例和操作,高筋面粉筋性较强,直接做包子馒头会偏硬,可加入10%-15%的低筋面粉混合,降低筋性;低筋面粉筋性弱,做包子馒头易塌陷,需增加1-2克酵母或延长发酵时间,同时揉面时间缩短,避免过度出筋。
Q2:为什么我做的包子馒头表面塌陷、内部组织粗糙?
A:常见原因有三个:一是发酵过度(面团发酸、组织粗糙),需缩短发酵时间;二是二次发酵不足(未充分膨胀),导致蒸制后回缩塌陷;三是蒸制后立即开盖,冷空气导致内外温差过大,应焖3-5分钟再开盖,揉面不充分也会导致组织粗糙,需确保揉面至光滑无大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