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升发,饮食养生应遵循“疏肝健脾、清热利湿、甘温发散”的原则,宜选用时令食材,清淡烹调,既补充营养又顺应自然变化,以下推荐几道简单易做的春季养生家常菜,帮助家人调养身心。
疏肝理气类:唤醒春日生机
春季肝气当令,易出现情绪波动、食欲不振,需以疏肝理气为主。韭菜炒鸡蛋是首选,韭菜辛温发散,能温补肝肾、疏调气机,搭配鸡蛋滋阴润燥,营养互补,做法:韭菜洗净切段,鸡蛋打散炒熟,再下韭菜大火快炒,加少许盐和生抽即可,口感鲜嫩,3分钟就能出锅。
佛手瓜炒肉片也不错,佛手瓜清香爽脆,中医认为其“理气和中”,搭配瘦猪肉(性平补虚),切片后用淀粉抓匀,热锅快炒,保持肉质嫩滑,适合春季食欲不振时食用,若想增强疏肝效果,可加少量陈皮丝,陈皮理气化痰,与肉类搭配不易油腻。
健脾养胃类:固护后天之本
春季肝旺易克脾土,需健脾养胃以助运化。山药小米粥是经典养胃方,山药健脾益胃、补肾固精,小米和胃安神,两者同煮成粥,加入少量红枣(补中益气),适合早餐食用,温和不刺激,尤其适合老人和小孩。
胡萝卜炒木耳口感爽脆,胡萝卜健脾和胃、富含β-胡萝卜素,木耳滋阴润燥、清理肠道,两者搭配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促进肠道蠕动,做法:胡萝卜切片焯水,木耳泡发后撕小朵,热锅爆香蒜末,下胡萝卜和木耳翻炒,加盐和少许蚝油调味,清爽又下饭。
南瓜蒸排骨则适合需要进补的家庭,南瓜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排骨提供优质蛋白,两者同蒸,南瓜吸收肉汁软糯,排骨脱脂鲜香,蒸制方式保留营养,适合春季温和进补。
清热利湿类:应对春湿困扰
春季雨水增多,湿气渐重,易出现困倦、舌苔厚腻,需搭配清热利湿食材。春笋炖排骨是时令佳品,春笋清热化痰、利膈爽胃,排骨补充钙质,先将排骨焯水去浮沫,春笋切片焯水(去除草酸),一同炖煮1小时,加少许盐和姜片,汤鲜味美,能祛湿通便。
荠菜豆腐羹清香可口,荠菜是“春季野菜之王”,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搭配豆腐(清热润燥),做成咸味羹,用淀粉勾薄芡,撒上葱花,口感滑嫩,适合全家食用,尤其适合春季易上火的人群。
马齿苋鸡蛋饼也能清热祛湿,马齿苋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洗净焯水后切碎,与面粉、鸡蛋调成面糊,平底锅摊成饼,外酥里嫩,是春季祛湿的家常小吃。
春季养生食材及功效速查表
食材类别 | 推荐食材 | 核心功效 | 适合搭配 |
---|---|---|---|
蔬菜类 | 韭菜、春笋 | 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 鸡蛋、瘦肉、豆腐 |
根茎类 | 山药、胡萝卜 | 健脾养胃、补虚明目 | 小米、排骨、木耳 |
野菜类 | 荠菜、马齿苋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豆腐、鸡蛋、面粉 |
杂粮类 | 小米、薏米 | 健脾和胃、利水渗湿 | 山药、红枣、绿豆 |
饮食注意事项
春季饮食宜“温补不宜温燥”,可适当增加葱、姜、蒜等辛温发散食材,但不宜过量食用辛辣、油炸食物,以免耗伤阴液;同时注意“多甘少酸”,甘味能健脾(如山药、小米),酸味易收敛肝气(如过量醋、山楂),需适量控制。
相关问答FAQs
Q1:春季容易“春困”,饮食上如何调整?
A:春困多与肝气郁结、脾胃虚弱有关,早餐可吃山药小米粥+鸡蛋,健脾升阳;午餐搭配胡萝卜炒木耳,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避免高碳水饮食(如过量米饭、面条)导致困倦;下午可泡一杯陈皮菊花茶,陈皮理气、菊花清肝,缓解疲劳。
Q2:春季吃“发物”会加重病情吗?
A:春季是否吃“发物”(如海鲜、羊肉、竹笋)需根据体质判断,体质平和者可适量食用春笋、韭菜等时令“发物”,以助阳气生发;但过敏体质(如哮喘、荨麻疹)需避免海鲜、羊肉等易过敏食物,湿热体质者少吃羊肉、辛辣食物,以防加重湿热,春季饮食应“因人而异”,关键是均衡搭配,顺应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