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制作牛奶,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纯牛奶粉还原成液态牛奶,另一种是通过发酵自制酸奶(可视为牛奶的衍生品),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原料易得,且能避免市售产品中可能添加的防腐剂,适合家庭日常制作。
纯牛奶粉还原法(适合快速制作液态牛奶)
纯牛奶粉是鲜牛奶经过喷雾干燥制成的粉末,加水还原后可得到接近鲜牛奶的液态饮品,适合家中常备奶粉的情况。
所需材料与工具
- 材料:纯牛奶粉(全脂/脱脂/调制奶粉均可,建议选择无添加的纯牛奶粉)、纯净水(或凉白开)
- 工具:量杯、搅拌杯(带盖,避免细菌污染)、滤网(可选,用于过滤结块)、密封储存容器(玻璃瓶或食品级塑料瓶)
详细步骤
- 准备水温:奶粉溶解需用40-50℃的温水(水温过高会破坏奶粉中的乳清蛋白和维生素,过低则易结块),可将纯净水烧开后冷却至温手触感(约40℃),或用温度计测量。
- 计算比例:奶粉与水的比例通常为1:7-1:8(不同品牌奶粉略有差异,需参考包装说明),50g奶粉可搭配350-400ml温水,冲泡后约400ml液态牛奶。
- 溶解奶粉:先将少量温水倒入搅拌杯,加入奶粉,用勺子或搅拌棒沿同一方向缓慢搅拌至无颗粒(避免顺时针逆时针随意搅拌导致结块),再剩余温水继续加至总量,静置1分钟让奶粉充分溶解。
- 过滤与储存:若担心有未溶解的小颗粒,可用滤网过滤;倒入密封容器,冷藏保存(建议24小时内饮用完毕,夏季需12小时内喝完)。
自制发酵酸奶(适合喜欢浓稠口感或需要益生菌补充)
酸奶是通过乳酸菌发酵牛奶制成的,比液态牛奶更浓稠,且富含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有益,家庭制作无需酸奶机,用烤箱、电饭煲或保温杯即可发酵。
所需材料与工具
- 材料:纯牛奶(巴氏奶或纯牛奶,避免用超高温灭菌奶,发酵效果差)、发酵菌(酸奶菌粉,或市售原味酸奶作引子,含活菌量需≥10⁸CFU/g)、白糖/蜂蜜(可选,调节甜度)
- 工具:带盖容器(玻璃瓶/陶瓷碗,需沸水消毒)、保温设备(酸奶机、烤箱发酵功能、电饭煲保温模式、或厚毛巾包裹的保温杯)
详细步骤
- 容器消毒:将容器用沸水煮5分钟或蒸汽消毒,晾干后避免手直接触碰内壁,防止杂菌污染。
- 牛奶处理:牛奶倒入锅中,小火加热至85℃(边缘冒小泡),保持5分钟杀菌(可延长保质期并使乳清蛋白变性,发酵更易凝固),然后冷却至40℃(手摸不烫,接近体温)。
- 添加菌种:若用菌粉,按说明书比例(如1g菌粉配1L牛奶)加入温牛奶中,用勺子搅拌至完全溶解;若用酸奶作引子,取100ml无添加的原味酸奶(需新鲜,保质期内),加入900ml温牛奶中搅拌均匀。
- 发酵控制:将混合好的牛奶倒入消毒后的容器,密封后放入保温设备:
- 酸奶机:设置40℃发酵8-12小时(全脂牛奶发酵时间短,脱脂需更长);
- 电饭煲:保温模式下发酵10-14小时;
- 保温杯:预热后倒入牛奶,盖紧盖子,室温下发酵12-16小时(冬季需延长)。
发酵至牛奶凝固成豆腐脑状,无分层即可停止。
- 冷藏后熟:将酸奶放入冰箱冷藏4℃以上,冷藏6-12小时后风味更佳(后熟过程可让酸味更柔和,质地更浓稠),可搭配水果、坚果或蜂蜜食用,建议3-5天内喝完。
注意事项
- 卫生第一:所有工具、容器需严格消毒,操作前洗手,避免唾液或生水接触,否则易导致发酵失败或杂菌滋生。
- 原料选择:奶粉选正规品牌,注意生产日期;牛奶选蛋白质含量≥2.9g/100ml的纯牛奶,避免复原乳或调制乳。
- 控制温度:奶粉溶解水温不超过50℃,酸奶发酵温度控制在38-42℃(过低发酵慢,过高会杀死乳酸菌)。
- 及时饮用:自制牛奶/酸奶无防腐剂,需冷藏保存,且尽快饮用,若出现异味、分层、发霉等情况,不可饮用。
相关问答FAQs
Q1:自己做的牛奶和市售牛奶有什么区别?
A:区别主要在三个方面:① 保质期:市售牛奶通过超高温灭菌(UHT)或巴氏杀菌,添加防腐剂后可保存数天至数月;自制牛奶无添加,需1-3天内喝完。② 营养成分:市售牛奶可能强化维生素D、钙等,而自制牛奶(奶粉还原)营养接近鲜奶,酸奶则额外含益生菌。③ 口感:自制牛奶更浓稠(奶粉还原),酸奶酸甜浓稠,市售纯牛奶口感更清爽,调味奶则含糖和香精。
Q2:自制酸奶失败(不凝固或有异味)是什么原因?
A:常见原因有:① 菌种失效:菌粉过期或储存不当(高温潮湿),或酸奶引子含活菌量不足(如添加了糖或添加剂的酸奶)。② 温度不达标:发酵温度低于38℃,乳酸菌活性不足;高于45℃会杀死菌种。③ 牛奶污染:容器未消毒,或操作时混入生水/油脂(油脂会抑制乳酸菌生长)。④ 发酵时间不足:冬季需延长发酵时间,可观察容器边缘是否凝固,中心仍流动则需继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