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糕都有哪些种类?传统与现代特色大盘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食材科普 正文

蒸糕是中国传统米面制品中的重要品类,以米、面、杂粮等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研磨、发酵或直接成型后蒸制而成,口感松软或Q弹,风味多样,兼具家常小吃与节庆食俗的双重身份,从北方的白糕到南方的马拉糕,从云贵的灰碱粑到西北的醪糟糕,蒸糕凭借地域特色与原料创新,形成了丰富庞大家族,以下从地域分布、原料构成、制作工艺及风味特色等维度,详细梳理蒸糕的品类与特点。

蒸糕都有哪些

按地域特色划分的蒸糕品类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气候、物产与饮食文化孕育出风格迥异的蒸糕,其中以南方稻作区最为丰富,北方则以面食蒸糕为主。

北方蒸糕:质朴扎实,麦米并重

北方气候干燥,主产小麦、小米、玉米等,蒸糕多以面粉、杂粮为基底,口感扎实,适合作为主食或日常小吃。

  • 白糕:北方经典蒸糕,以面粉或玉米面为主料,加酵母、白糖发酵后蒸制,表面常撒红枣、葡萄干,内部蜂窝状组织,松软微甜,是北方家庭早餐常见品。
  • 黄米糕:北方特色杂粮糕,由黄米(黍子)磨粉发酵而成,色泽金黄,口感黏糯带嚼劲,山西、陕西等地常将其切块后蘸白糖或蜂蜜食用,亦有“素糕”“油糕”之分(油糕需油炸定型)。
  • 小米发糕:以小米粉混合面粉发酵,添加红枣、核桃碎,蒸后底部略脆、上部松软,小米的清香与果仁的香脆结合,兼具粗粮营养与细腻口感。

南方蒸糕:软糯香甜,米制为主

南方水热条件好,盛产水稻,蒸糕以糯米、粳米为原料,口感软糯或松软,甜味突出,常作为茶点、节庆食品。

  • 宁波年糕:浙江传统名品,以晚粳米水磨成粉,经捶打、压型后蒸制成长条状,质地柔韧,可炒、可煮、可蒸,咸甜皆宜,尤以冬笋雪菜炒年糕、酒酿小圆子年糕最为经典。
  • 马拉糕:广东茶楼常见点心,以面粉、鸡蛋、白糖、泡打粉发酵,加猪油或黄油蒸制,表面呈蜂窝状,色泽金黄,口感松软带弹性,蛋奶香浓郁,冷热皆宜。
  • 桂花糯米糕:江浙沪地区特色,以糯米粉混合粘米粉,加白糖、温水搅拌后蒸熟,表面撒干桂花,清香扑鼻,口感软糯不粘牙,常作为秋季茶点。
  • 伦教糕:广东顺德传统小吃,以米浆发酵,加白糖、桂花蒸制,色洁白,呈海绵状,清甜爽口,因起源于顺德伦教镇得名,曾是岭南贡品。

云贵川蒸糕:民族特色,风味浓郁

云贵川地区少数民族众多,蒸糕融入当地物产与民族饮食智慧,形成独特风味。

  • 玫瑰鲜花糕:云南特色,以食用玫瑰花瓣混合糯米粉、白糖,加少量米粉定型后蒸制,色泽粉红,花香与米香交织,口感软糯,是昆明街头常见小吃。
  • 灰碱粑:贵州布依族传统食品,用稻草或稻秆烧成灰,取碱性水浸泡糯米,磨浆后蒸成薄片,可卷、可炒,口感Q弹,带着草木灰的清香,是当地节庆必备。
  • 红糖糍粑:四川、云南常见,以糯米粉团包入红糖馅(或直接拌红糖),蒸熟后炸至外脆内糯,趁热食用,红糖焦香与糯米软糯结合,甜而不腻。

西北蒸糕:发酵醇香,粗粮细作

西北地区以小麦、杂粮为主,蒸糕注重发酵工艺,形成独特的酒香与麦香。

蒸糕都有哪些

  • 醪糟糕:陕西、甘肃特色,以醪糟(酒酿)代替酵母发酵面粉,加葡萄干、核桃仁蒸制,带有淡淡的酒香,松软微甜,适合早餐或加餐。
  • 洋芋糕:甘肃定西特产,以土豆泥混合面粉、葱花,加盐、五香粉调味后蒸制,口感绵密,土豆的醇香与面食的扎实结合,是当地家常主食。

按原料构成划分的蒸糕类型

蒸糕的原料直接影响其口感与营养,除米、面外,杂粮、豆类、果蔬等均可作为辅料,形成丰富品类,以下为常见原料分类及代表蒸糕:

原料类型 代表蒸糕 主要原料 口感特点 地域特色
米类 糯米方糕 糯米粉、粘米粉、红枣 黏软香甜,表面微皱 江浙、两广
松花糕 糯米粉、松花粉、豆沙 细腻松软,松香清雅 上海、苏州
杂粮 玉米面窝头 玉米面、黄豆面、小苏打 粗粮香浓,微甜扎实 华北、东北
小米糕 小米粉、鸡蛋、泡打粉 松软带嚼劲,小米清香 山西、陕西
豆类 红豆沙米糕 糯米皮、红豆沙、芝麻 甜糯不腻,豆香浓郁 全国各地
豌豆糕 豌豆泥、面粉、白糖 绵密细腻,豌豆清香 山西、河南
果蔬 南瓜蒸糕 南瓜泥、面粉、桂花 色泽金黄,甜软带蔬香 江南、川渝
胡萝卜鸡蛋糕 胡萝卜泥、面粉、鸡蛋 咸香松软,胡萝卜微甜 北方家常
特殊 艾草青团 糯米粉、艾草汁、豆沙 艾草清香,软糯微甜 江浙、安徽(清明食品)
莲蓉糕 糯米、莲子、白糖 清甜软糯,莲香突出 广东、湖南

按制作工艺与风味特色分类

蒸糕的风味不仅取决于原料,更与发酵方式、调味辅料、成型工艺密切相关。

发酵型蒸糕:松软带弹性,风味醇厚

通过酵母、酒曲或天然发酵(如老面)使原料膨胀,形成蓬松口感,代表有马拉糕、醪糟糕、米酒发糕(江西特色,以米酒发酵糯米粉,酸甜适口),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与醇类物质,赋予蒸糕独特风味,如马拉糕的蛋奶香、醪糟糕的酒香。

非发酵型蒸糕:软糯或扎实,原味突出

不经发酵直接蒸制,口感更贴近原料本身,如糯米方糕(纯糯米粉蒸制,黏软)、白糕(面粉直接蒸,扎实)、灰碱粑(米浆蒸制,Q弹),此类蒸糕常通过辅料调味,如红枣、桂花、芝麻、豆沙等,增加风味层次。

夹心夹馅蒸糕:层次丰富,甜咸兼具

在糕体中包裹馅料,形成“外软内馅”的口感,如豆沙米糕(糯米皮包红豆沙)、萝卜丝肉蒸糕(咸鲜萝卜丝馅,江苏特色)、芝麻花生馅蒸糕(甜香坚果馅,北方常见),馅料多为甜味(豆沙、芝麻糖)或咸鲜(肉末、雪菜),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蒸糕都有哪些

蒸糕的文化意义与食用场景

蒸糕不仅是食物,更是饮食文化的载体,北方过年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江南清明吃“青团”,广东早茶配“马拉糕”,云南节庆摆“玫瑰糕”,蒸糕承载着人们对团圆、丰收、吉祥的期盼,日常中,蒸糕作为早餐、茶点或小吃,因其制作简单、易消化,老少皆宜,至今仍是家庭餐桌与餐饮市场的常见品。

相关问答FAQs

Q1:蒸糕和蛋糕有什么区别?
A:蒸糕与蛋糕虽同为“糕”,但原料、工艺、口感差异显著,原料上,蒸糕以米、面、杂粮为主,蛋糕以面粉、鸡蛋、黄油为主;工艺上,蒸糕通过蒸制加热,蛋糕需烘烤;口感上,蒸糕多为软糯或松软(如马拉糕、糯米糕),蛋糕则更蓬松、湿润(如戚风蛋糕、海绵蛋糕),蒸糕多为中式传统点心,蛋糕则是西式烘焙代表。

Q2:蒸糕制作时为什么有时会塌陷或发硬?
A:蒸糕塌陷或发硬多与原料配比、发酵程度、火候有关,塌陷通常因发酵过度(如马拉糕发酵时间过长)、面糊过稀或蒸制过程中开盖频繁(冷空气导致骤缩);发硬则因粉水比例不当(粉少水多导致黏性不足)、蒸制时间过长(水分流失)或未及时取出(冷却后变硬),解决方法:控制发酵时间(至面糊体积2倍大即可),粉水比例按原料特性调整(如糯米粉需稍多水),蒸制全程中大火,中途不揭盖,蒸熟后立即取出脱模。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食物吃了放屁少?饮食调整有妙招帮你轻松应对?
« 上一篇 2025-08-22
主要西餐都有哪些?常见种类大盘点?
下一篇 » 2025-08-2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网站分类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