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哪些传统又美味的特色甜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5 分钟
位置: 首页 食材科普 正文

北方地域辽阔,气候寒冷,饮食文化中甜品多以温热、高热量为主,融合了农耕文明与游牧特色,既有宫廷精巧,也有市井烟火,从黄河流域的豆米面点,到东北的冻果米酒,再到西北的奶制品与果干,北方甜品不仅是味蕾的慰藉,更承载着节庆、待客、养生的生活智慧,以下从原料与工艺角度,梳理北方代表性甜品,展现其独特魅力。

北方甜品有哪些

面点类甜品:扎实酥脆,饱含烟火气

北方面点类甜品以面粉、糯米、黄米为主要原料,经蒸、炸、烤等工艺制成,口感扎实或酥脆,多作为节庆小吃或日常茶点,是北方人“碳水快乐”的典型体现。

驴打滚(北京):老北京传统小吃,因制作时需在黄豆面上滚动,如驴打滚得名,原料为糯米粉、黄豆面、红豆沙,糯米粉蒸熟擀成片,抹豆沙卷起,再裹黄豆面,口感软糯香甜,豆沙细腻,黄豆面香浓,是春节必备茶点,传说源于清代,因方便携带,曾是街头小贩的热门零食。

萨其马(东北):满族传统甜品,东北代表性点心,原料为鸡蛋、面粉、白糖、蜂蜜、麦芽糖,鸡蛋液加面粉和成面团,擀薄片切条,油炸至金黄,挂糖浆(白糖、蜂蜜、麦芽糖熬制)冷却后切块,口感酥脆香甜,奶香浓郁,是东北人过年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萨其马”满语意为“糖缠”,寓意甜蜜美满。

粘豆包(东北):东北冬季特色甜品,又称“豆包”,原料为黄米面(或糯米面)、红豆沙,黄米面加水和成面团,包入红豆沙蒸制而成,口感软糯绵密,豆沙沙甜,趁热蘸白糖或冷后蘸蜂蜜,是东北人冬季暖胃的传统食品,腊月时节,家家户户蒸制粘豆包,冻起来储存,随吃随蒸,被称为“东北人的冰箱甜品”。

艾窝窝(北京):北京清真小吃,多在春节前后食用,原料为糯米粉、豆沙、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糯米粉蒸熟后擀成薄片,包入豆沙和果仁,搓成圆形,表面可撒白糖或桂花,口感软糯Q弹,果仁香脆,甜而不腻,寓意团圆美满,因糯米洁白如雪,又称“雪球”。

缸炉烧饼(河北):河北唐山特色甜品,因在缸炉中烤制得名,原料为面粉、芝麻、白糖、油,面团加糖、油和成,擀成圆饼,表面刷糖水撒芝麻,放入缸炉烤制,外皮酥脆,内层软韧,甜香适口,是当地人早餐或茶点常选,缸炉烤制受热均匀,使烧饼外焦里嫩,糖分焦香化,风味独特。

名称 主要原料 流行地域 特色口感
驴打滚 糯米粉、黄豆面、红豆沙 北京 软糯香甜,豆沙细腻
萨其马 鸡蛋、面粉、白糖、蜂蜜 东北 酥脆香甜,奶香浓郁
粘豆包 黄米面、红豆沙 东北 软糯绵密,沙甜暖胃
艾窝窝 糯米粉、豆沙、果仁 北京 Q弹软糯,果仁香脆
缸炉烧饼 面粉、芝麻、白糖 河北 外酥内韧,甜香适口

豆类与米类甜品:细腻顺滑,温润滋养

北方豆类与米类甜品以豌豆、杏仁、糯米、江米为主要原料,经熬煮、蒸制、发酵等工艺,口感细腻顺滑,多作为夏季清凉甜品或冬季热饮,兼具营养与养生功效。

豌豆黄(北京):北京传统宫廷甜品,始于清代,原料为白豌豆、白糖、桂花,豌豆去皮煮烂,过筛成泥,加白糖、桂花熬煮,倒入模具冷藏凝固,切块后口感细腻如膏,甜香清雅,入口即化,是老北京夏季消暑佳品,传说曾是慈禧太后喜爱的点心,后流入民间,成为“平民甜品”。

杏仁豆腐(北京):清代宫廷甜品,因形似豆腐得名,原料为杏仁露、琼脂(或吉利丁)、白糖、蜂蜜,杏仁露加琼脂煮沸,加糖调味,倒入容器冷却凝固,切块后浇糖水或蜂蜜,口感滑嫩清凉,杏仁香浓郁,是夏季解暑甜品,杏仁富含维生素E,搭配琼脂的低热量,成为健康甜品的代表。

北方甜品有哪些

甑糕(陕西):陕西关中地区传统甜品,因用“甑”(古代蒸具)蒸制得名,原料为糯米、红枣、芸豆,糯米提前泡发,红枣去核,芸豆煮熟,分层放入甑中,大火蒸制数小时,糯米软糯,红枣香甜,芸豆沙沙,口感丰富甜糯,是当地人早餐或午后茶点,关中地区有“甑糕香,长安甜”的说法,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江米条(河南):河南传统甜品,又称“炸麻条”,原料为江米(糯米)、白糖、油,江米磨粉加水和成面团,搓成长条油炸至金黄,裹白糖或蜂蜜,口感酥脆香甜,有嚼劲,是春节期间常见的待客零食,因江米粘性强,炸制后外酥内软,糖衣不腻,老少皆宜。

桂花醪糟(陕西):陕西特色甜品,又称“醪糟汤圆”,原料为江米酒(醪糟)、糯米粉、桂花、白糖,糯米粉搓成小汤圆煮熟,加入醪糟煮沸,加桂花、白糖调味,口感甜中带酒香,汤圆软糯,是冬季暖身甜品,有驱寒暖胃功效,醪糟由江米发酵而成,含益生菌,搭配桂花的芳香,成为陕西人冬季的“暖心汤”。

果脯与糖渍类甜品:天然果香,浓缩甜蜜

北方果脯与糖渍类甜品以北方特色水果、干果为原料,经糖渍、晾晒、冷冻等工艺,保留果香,甜而不腻,是北方冬季储存水果的智慧结晶,也是游牧与农耕文明的融合产物。

冰糖葫芦(北方各地):北方标志性甜品,起源于宋代,原料为山楂、冰糖,山楂去核穿串,熬糖浆(冰糖加少量水熬至拉丝),将山楂串蘸糖浆,冷却后表面晶莹剔透,口感酸甜开胃,是冬季街头常见小吃,寓意红红火火,冰糖葫芦不仅是一种甜品,更承载着北方人对传统节日的记忆,街头小贩的吆喝声是其独特的“背景音”。

冻梨(东北):东北冬季特色甜品,因寒冷气候自然冷冻而成,原料为秋白梨、花盖梨等,梨在室外冷冻至坚硬,食用前室温解冻,果肉绵软多汁,甜中带微酸,口感冰沙般细腻,是东北人冬季独特的“水果甜品”,东北有“冻梨赛冰糖”的说法,冷冻过程使梨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甜度更高,且便于储存,成为冬季补充维生素的佳品。

冻柿子(东北):东北冬季传统甜品,与冻梨类似,原料为磨盘柿子,冷冻后果肉如冰沙,甜度高,口感冰凉香甜,解冻后食用,汁水丰富,是东北冬季特有的“冰镇甜品”,柿子富含维生素A和C,冷冻后口感绵软,甜而不涩,是东北人冬季餐后的“甜蜜收尾”。

哈密瓜干(新疆):新疆特色果脯甜品,原料为哈密瓜,去皮去籽切成条,晾晒或烘干,保留哈密瓜的香甜,口感软韧有嚼劲,甜而不腻,是新疆人日常零食或待客礼品,新疆日照充足,哈密瓜含糖量高,制成的果脯果香浓郁,被誉为“阳光下的蜜饯”。

小白杏干(新疆):新疆库车特产,因“小白杏”得名,原料为小白杏,自然晾晒,果肉饱满,酸甜适中,口感软糯,杏香浓郁,是新疆著名的果脯甜品,被誉为“阳光下的蜜饯”,小白杏肉厚核薄,晾晒后不易变质,是新疆人长途旅行、居家必备的“便携甜品”。

北方甜品有哪些

奶制品与冻品类甜品:醇厚浓郁,游牧风情

北方奶制品与冻品类甜品融合北方游牧民族特色,以牛奶、羊奶为原料,经发酵、熬制、冷冻等工艺,口感醇厚或冰凉,营养丰富,是北方冬季保暖甜品,也是游牧民族“以奶为食”传统的体现。

奶皮子(内蒙古):内蒙古传统奶制品甜品,蒙古族称“乌如塔”,原料为牛奶,牛奶煮沸后静置,表面凝结一层奶皮,捞出晾干,口感香浓醇厚,可直接食用或泡奶茶,是游牧民族储存奶智慧的代表,奶皮子制作工艺复杂,需控制火候和时间,凝结的奶皮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是蒙古族招待贵客的“特色甜品”。

奶酪(内蒙古/新疆):北方传统奶制品,又称“奶豆腐”,原料为牛奶,加发酵剂熬制,过滤后压制成块,口感酸甜软糯,可直接食用或蘸白糖,富含蛋白质,是内蒙古、新疆人喜爱的甜品,奶酪分“生奶酪”和“熟奶酪”,生奶酪保留原奶风味,熟奶酪口感更扎实,是游牧民族应对冬季寒冷的“能量甜品”。

马奶酒(内蒙古):蒙古族传统发酵饮品,也可作为甜品饮品,原料为马奶,经发酵制成,酒精度低,口感酸甜清爽,略带气泡,是蒙古族节庆必备饮品,有“草原酸奶”之称,马奶酒发酵过程中产生多种益生菌,有助于消化,是蒙古族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甜蜜饮品”。

柿子饼(陕西):陕西冬季甜品,因柿子成熟季节制作,原料为软柿子、面粉,柿子去皮捣成泥,加面粉和成面团,擀成小饼油炸至金黄,外酥内软,甜柿香浓郁,是冬季暖胃小食,柿子饼制作简单,柿子的天然甜味无需额外加糖,健康又美味,是陕西人冬季“应季甜品”的代表。

北方甜品以其多样的原料、独特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北方人民适应自然、热爱生活的智慧,无论是宫廷精巧的豌豆黄,还是市井烟火粘豆包,亦或是游牧风情的奶皮子,每一款甜品都承载着地域记忆与情感温度,在寒冷的北方,这些甜品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温暖与幸福的象征。

FAQs

  1. 北方甜品和南方甜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北方甜品与南方甜品因气候、物产和文化差异,呈现明显区别:原料上,北方以面(小麦、黄米)、豆(豌豆、红豆)、奶(牛奶、羊奶)为主,辅以果干(冻梨、杏干);南方则以米(糯米、粳米)、水果(荔枝、芒果)、糖水(椰汁、芋圆)为主,口感上,北方甜品多温热、厚重(如粘豆包、甑糕),注重饱腹感和热量;南方甜品偏清甜、爽滑(如双皮奶、杨枝甘露),追求清凉解暑,文化上,北方甜品多与节庆、保暖相关(如萨其马过年、冻梨冬季),南方甜品则更日常化、精致化,体现江南水乡的细腻。

  2. 北方甜品中哪些适合冬季食用?为什么?
    北方冬季甜品多以温热、高热量为特点,适合驱寒暖身:一是粘豆包,用黄米面和红豆沙蒸制,软糯绵密,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补充热量;二是甑糕,糯米、红枣、芸豆分层蒸制,甜糯暖胃,适合早餐或午后食用;三是柿子饼,柿子泥加面粉油炸,外酥内软,甜柿香浓郁,有暖胃功效;四是马奶酒,发酵酸甜,酒精度低,饮用后身体发热,适合冬季暖身;五是冻梨/冻柿子,虽为冷冻食品,但解冻后果肉如冰沙,甜度高且富含维生素,冬季食用可补充水分和营养,是东北人独特的“冬季甜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家常砂锅有哪些?这几种常见款你了解吗?
« 上一篇 2025-08-23
螺丝相克有哪些常见相克现象?
下一篇 » 2025-08-2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网站分类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