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钳鱼,学名斑点叉尾鮰,是鲶形目鮰科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后因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小刺、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广泛养殖,成为百姓餐桌上常见的淡水鱼之一,钳鱼体表光滑无鳞,侧线明显,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头部扁平,上下颌各具两对触须,形似“钳子”,故得此名,其肉质紧实而不柴,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矿物质,无论是红烧、清蒸还是炖汤,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鲜美滋味,尤其适合老人、小孩及体质虚弱者食用。
钳鱼的营养价值
钳鱼的营养价值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健康食材,据测定,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约18.6克,脂肪约4.5克,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超过60%,包括DHA和EPA,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促进大脑发育,钳鱼富含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其中钙含量约120毫克,磷含量约210毫克,对维持骨骼健康和神经系统功能有益,其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约1.2微克/100克),能预防恶性贫血,增强免疫力,中医认为,钳鱼性平味甘,有补气、养血、开胃、利尿的功效,适合体质虚弱、食欲不振、产后缺乳者食用,但痛风患者需适量控制,因其嘌呤含量中等。
家常钳鱼的经典做法
家常烹饪钳鱼时,需先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将鱼宰杀后,刮净体表黏液(可加少许面粉或盐搓洗去除),去除内脏、鳃及黑膜(腥味主要来源),洗净后根据菜品需求切块或整条烹饪,以下是三种经典家常做法,食材简单,步骤清晰,适合家庭操作。
表1:红烧钳鱼
食材 | 用量 | 步骤 |
---|---|---|
钳鱼 | 1条(约750g) | 鱼处理干净切块,用料酒、姜片腌制15分钟去腥; 热锅冷油,下姜片、蒜瓣爆香,加2勺郫县豆瓣酱炒出红油; 下鱼块中火煎至两面微黄,加八角、桂皮、香叶翻炒; 加2勺生抽、1勺老抽、1勺白糖上色,倒入清水没过鱼块,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0分钟; 最后加盐调味,大火收汁,撒葱段即可。 |
辅料 | 姜片5片、蒜瓣5瓣、郫县豆瓣酱2勺、八角2个、桂皮1小块、香叶2片、生抽2勺、老抽1勺、料酒2勺、白糖1勺、盐适量、葱段3段 |
表2:清蒸钳鱼
食材 | 用量 | 步骤 |
---|---|---|
钳鱼 | 半条(约400g) | 鱼从腹部片开成相连两片,背部打花刀,用料酒、姜丝腌制10分钟; 蒸锅加水烧开,将鱼平铺在盘中,大火蒸8-10分钟(根据鱼大小调整); 取出倒掉盘中汤汁,铺新葱丝、姜丝、红椒丝; 淋3勺蒸鱼豉油,热锅烧油至冒烟,均匀淋在葱姜丝上即可。 |
辅料 | 姜丝10g、葱丝20g、蒸鱼豉油3勺、料酒1勺、红椒丝少许 |
表3:钳鱼豆腐汤
食材 | 用量 | 步骤 |
---|---|---|
钳鱼 | 1条(约500g) | 鱼处理干净切块,豆腐切2cm见方块(用盐水焯一下备用); 热锅冷油,下姜片爆香,下鱼块煎至两面微黄,加料酒去腥; 加清水没过鱼块,大火烧开后煮10分钟,放入豆腐继续煮5分钟; 加盐、少许白胡椒粉调味,撒葱花即可。 |
辅料 | 嫩豆腐1盒、姜片3片、料酒1勺、盐适量、白胡椒粉少许、葱花少许 |
处理钳鱼的实用技巧
- 去黏液:钳鱼体表黏液较多,处理时可在手上抹少许面粉或盐,搓揉鱼身后再用清水冲洗,既能去除黏液,又能避免滑手。
- 去腥关键:鱼腹内的黑膜和鳃下的血块是腥味主要来源,需用刀彻底刮净;腌制时加料酒、姜片,烹饪时加葱、蒜、花椒等,能有效中和腥味。
- 煎鱼不破皮:鱼块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热锅冷油(油温六成热),下锅后不要频繁翻动,待一面定型后再翻面,避免鱼肉散碎。
- 炖汤浓白:煎鱼时用中大火煎至微黄,再加热水炖煮,可使鱼汤更浓白;加几滴白醋或料酒,能促进蛋白质溶出,提升汤的鲜味。
相关问答FAQs
Q1: 钳鱼有土腥味,怎么处理才能更鲜美?
A1: 钳鱼的土腥味主要来自体表黏液、内脏中的氧化三甲胺及鱼鳃的细菌,处理时需注意:① 刮净鱼体内外的黑膜,特别是腹腔内的黑膜;② 用料酒、盐、姜片腌制15分钟,料酒中的酒精能溶解腥味物质;③ 烹饪时加入葱、蒜、花椒等香料,如红烧时加八角、桂皮,清蒸时淋热油激发葱姜香味,可有效中和腥味,活鱼现杀比冰鲜鱼腥味更轻,建议尽量选择鲜活钳鱼。
Q2: 钳鱼的哪些部位不能吃?孕妇可以吃吗?
A2: 钳鱼的鱼胆有毒,不可食用,处理时需仔细摘除(鱼胆位于肝脏处,呈绿色或深绿色);鱼鳃含有较多杂质和细菌,需去除干净;鱼鳍和鱼刺较少,但鱼骨较细,儿童食用时需注意挑刺,孕妇可以适量食用钳鱼,其富含的优质蛋白质和DHA对胎儿发育有益,但需确保鱼新鲜、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导致寄生虫感染,若孕妇对海鲜或淡水鱼过敏,则应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