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饼铛做烧饼是家庭厨房中非常便捷且高效的做法,相比传统烤炉,电饼铛受热均匀、操作简单,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做出外酥里软、层次分明的烧饼,下面从材料准备、详细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大家拆解用电饼铛制作烧饼的全过程,让你在家就能复刻街头的香酥滋味。
材料准备
制作烧饼的核心是面团和辅料,根据口味可调整馅料,以下是基础原味烧饼的材料清单(约6-8个):
类别 | 材料 | 用量 | 备注 |
---|---|---|---|
主料 | 中筋面粉 | 500克 | 适合做烧饼,筋度适中,易起酥 |
酵母粉 | 5克 | 活性干酵母需提前用温水激活 | |
温水 | 260毫升左右 | 35℃以下,避免烫死酵母 | |
食用油 | 30克(面团用) | 可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动物油更香 | |
辅料 | 盐 | 3克 | 基础调味,可根据口味增减 |
白糖 | 5克 | 辅助发酵,增加微甜风味 | |
熟白芝麻 | 适量 | 表面装饰,增加香味 | |
食用油 | 适量(刷面用) | 刷表面和铛底,防粘增酥 |
详细制作步骤
和面:揉出光滑基础面团
- 激活酵母:将5克酵母粉、5克白糖放入260毫升温水中,搅拌至酵母完全溶解,静置5分钟,表面出现细密泡沫说明酵母活性良好。
- 混合面粉:将500克中筋面粉、3克盐放入大盆中,分次倒入酵母水(边倒边搅拌),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再加入30克食用油,下手揉成光滑面团。
- 醒面: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在温暖处(如暖气旁)发酵30分钟(夏季室温即可,冬季可延长至40分钟),面团不需要发酵至两倍大,基础醒面让面团松弛更易操作。
擀面皮:打造多层酥脆结构
- 分割面团:将醒好的面团取出,放在撒了薄粉的案板上,分成6-8个小剂子(每个约80-100克),滚圆后盖湿布松弛10分钟。
- 擀制面皮:取一个小剂子,用擀面杖擀成椭圆形薄面皮(厚度约2-3毫米),在面皮表面均匀刷一层食用油,再撒少许面粉(防粘),从一端卷起,卷成筒状,收口捏紧。
- 二次擀皮:将卷好的筒状面团竖起,用手掌按扁,再用擀面杖擀成圆形或椭圆形小饼(厚度约0.5厘米),直径约8-10厘米,边缘略厚于中心(防止烙制时边缘过熟)。
电饼铛预热与烙制:锁住酥脆口感
- 预热电饼铛:关闭电饼铛的上下火开关,只开下火(或选择“烙饼”功能),预热3-5分钟,铛底微微发热即可(避免过热导致外皮焦内生硬)。
- 刷油防粘:预热后,在电饼铛底部均匀刷一层薄油,放入擀好的烧饼坯,表面再轻轻刷一层油(锁住水分,让表面更酥脆),撒上少许白芝麻(提前用水稍微湿润芝麻,粘得更牢)。
- 烙制过程:
- 第一阶段:盖上电饼铛盖,选择“中火”(约160-180℃),烙3-4分钟,待烧饼底部定型、表面微微鼓起后翻面。
- 第二阶段:翻面后继续烙2-3分钟,另一面也呈金黄色,用铲子轻轻按压烧饼,能快速回弹说明熟透;若喜欢更酥脆的口感,可打开盖子,再烙1分钟(让表面水分蒸发,外皮更脆)。
- 重复操作:按上述方法烙完所有烧饼,烙制过程中注意观察颜色,避免火过大导致外皮发黑。
保温与出锅:外酥里软的关键
- 出锅装盘:烙好的烧饼放在晾网上散热(避免水汽积聚导致外皮回软),散热1-2分钟后,即可食用,刚出锅的烧饼外皮酥脆,内里柔软,有浓郁的麦香和油香。
- 保存方法:若一次做得多,完全放凉后用保鲜袋密封,常温保存2-3天;吃之前重新放入电饼铛(无需放油),小火烙1-2分钟,即可恢复酥脆口感。
制作小贴士
- 面团软硬适中:加水时根据面粉吸水性调整,面团以“不粘手、稍软”为佳,过硬的烧饼口感发柴。
- 二次醒面不可少:分割后的剂子松弛10分钟,擀皮时不易回缩,成品更蓬松。
- 电饼铛温度控制:全程避免大火,大火会导致外皮焦糊、内里未熟;家用电饼铛功率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时间(一般总耗时6-8分钟/个)。
- 馅料变化:喜欢咸香口可在面皮里包入葱花、椒盐;喜欢甜口可包入红糖、芝麻馅,包馅时注意收口严实,避免漏馅。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我用电饼铛做的烧饼发硬、不蓬松?
A:烧饼发硬通常有三个原因:一是酵母失效或水温过高(超过35℃)导致酵母失活,面团未发酵;二是和面时水加太少,面团过硬;三是烙制时火太大或时间过长,水分流失过多,解决方法:确保酵母活性,水温控制在35℃以下,面团揉至光滑后基础醒面30分钟,烙制时选择中火,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
Q2:烧饼烙好后外皮不酥,怎么回软?
A:烧饼外皮不酥多因表面刷油不足或电饼铛未预热,补救方法:将烧饼放入电饼铛,不开盖小火烙1分钟,让表面水分蒸发;或用烤箱150℃烤3-5分钟(表面刷一层薄油),即可恢复酥脆,日常保存时,放凉后密封,吃前再加热,避免暴露在空气中回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