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抓骨是一道经典的家常硬菜,因骨肉易脱、可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肉质软烂入味,酱香浓郁,尤其适合聚餐时分享,下面从食材准备、制作步骤到关键技巧,详细拆解手抓骨的做法,让你轻松复刻餐厅级美味。
食材与调料准备
制作手抓骨的核心是选对排骨和调配酱汁,以下是具体用量和清单(以4人份为例):
类别 | 食材/调料 | 用量 | 作用 |
---|---|---|---|
主料 | 猪肋排 | 1000克(选带软骨的肋排) | 肉质鲜嫩,软骨增加口感层次 |
辅料 | 生姜 | 3片(拍松) | 去腥增香 |
大蒜 | 4瓣(拍碎) | 提升复合香气 | |
小葱 | 2根(打结+1根切葱花) | 葱结去腥,葱花点缀 | |
干辣椒 | 5-6个(剪段,可选) | 增添微辣风味(不吃辣可省略) | |
八角 | 2个 | 增香 | |
桂皮 | 1小块(约3克) | 温香调和 | |
调料 | 生抽 | 3勺(约45ml) | 调鲜提味 |
老抽 | 2勺(约30ml) | 上色增亮 | |
蚝油 | 1勺(约15ml) | 增加酱香和浓稠度 | |
料酒 | 2勺(约30ml) | 去腥 | |
冰糖 | 30克(敲碎) | 炒糖色,增加甜润光泽 | |
盐 | 适量(最后调味) | 平衡咸淡 | |
白胡椒粉 | 少许(约1克) | 去腥增香 |
详细制作步骤
第一步:排骨预处理——去腥血,保嫩滑
- 浸泡去血水:猪肋排斩成5-6厘米长的段,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中途换2次水),直到排骨颜色变浅、血水渗出,这一步能减少腥味,让肉质更紧实。
- 冷水焯水:浸泡后的排骨冷水下锅,加入1勺料酒、2片姜、1根葱结,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浮沫是血水和杂质,一定要撇干净),继续煮3分钟,捞出用温水冲洗表面残留浮沫,避免用冷水冲导致肉质收缩变柴。
第二步:炒制糖色与调料——香浓底味的关键
- 炒糖色:炒锅烧热后转小火,放入冰糖,用铲子不停翻炒,直到冰糖完全融化呈深琥珀色(冒细密小泡),立刻放入排骨,快速翻炒至每块排骨均匀裹上糖色(注意火候,糖色炒焦会发苦)。
- 爆香调料:加入拍松的生姜、拍碎的大蒜、干辣椒段、八角、桂皮,小火炒出香味(约1分钟),烹入2勺料酒,沿着锅边淋入,激发料酒和调料的复合香气。
第三步:炖煮入味——软烂脱骨的核心
- 加水炖煮:向锅中加入没过排骨的热水(一定要用热水,冷水会让肉质收缩),再加入生抽、老抽、蚝油,用铲子翻拌均匀,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慢炖。
- 普通锅:小火炖40-50分钟,直到排骨用筷子能轻松戳穿(约8-9成熟)。
- 高压锅:上汽后压15-18分钟,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排骨会过于软烂不成形。
- 中途调味:炖煮20分钟后,打开锅盖检查汤汁,若味道较淡可加少许盐(注意生抽和蚝油有咸度,最后再调整),撒少许白胡椒粉增香。
第四步:大火收汁——色泽油亮,挂汁浓稠
排骨炖至软烂后,打开锅盖转大火收汁,期间不停翻炒,避免粘锅底,直到汤汁变得浓稠,紧紧包裹在排骨表面,最后撒上切好的葱花,即可出锅。
关键技巧与注意事项
- 选排骨:优先选择“猪肋排”(靠近胸腔的部位),带一点软骨和肥肉,炖煮后肉质不柴,软骨还能嚼出胶质,口感更丰富。
- 炒糖色:全程小火,观察冰糖融化后的颜色,浅琥珀色适合炖煮(颜色会加深),深褐色则发苦,若不擅长炒糖色,可用老抽代替,但风味会稍逊一筹。
- 炖煮用水:必须加热水,冷水会让蛋白质凝固,肉质变柴;水量要一次加足,避免中途加水,若需加水也加热水。
- 收汁时机:排骨软烂后再收汁,过早收汁会导致排骨外部变硬、内部不熟;收汁时大火快炒,让汤汁“挂”在排骨上,而不是干巴巴的。
相关问答FAQs
Q1:手抓骨炖煮后肉质还是有点柴,是什么原因?
A: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排骨浸泡时间不够,血水没完全泡出,影响肉质;二是焯水时用冷水下锅或焯水后用冷水冲洗,导致肉质收缩;三是炖煮时间不足,没达到“软烂脱骨”的程度,建议延长浸泡时间(至少1小时),焯水后用温水冲洗,炖煮时用筷子戳排骨,能轻松穿透即可。
Q2:手抓骨可以提前一晚做好吗?第二天加热会影响口感吗?
A:完全可以提前做好!手抓骨属于“隔夜更入味”的菜,冷藏一晚后,排骨会更充分吸收酱汁,味道更浓郁,加热时建议用中小火带锅加热(或微波炉中火加热2分钟),避免大火加热导致汤汁蒸发过多、排骨变干,若汤汁变少,可加少量热水稀释后收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