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肉粽有哪些经典种类?地道上海味全解析推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6 分钟
位置: 首页 食材科普 正文

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集大成者,饮食文化兼具江南的精致与市井的热闹,肉粽作为节令与日常皆宜的美食,在这里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融入了创新的融合元素,从街头巷尾的小摊到百年老号的门店,上海肉粽以“咸鲜为本、软糯入味”为核心,形成了种类丰富、风味多元的体系,满足着不同年龄层食客的味蕾需求。

上海肉粽有哪些

传统经典款:老上海的味道记忆

上海肉粽的传统口味讲究“本味至上”,以猪肉为核心,辅以经典配料,突出食材本身的鲜美与香气的层次感,是几代上海人记忆中的“家常味道”。

鲜肉粽
作为上海肉粽的“顶流”,鲜肉粽堪称“基础款中的天花板”,精选猪前腿肉,肥瘦比例约3:7,肉质鲜嫩且带有适量脂肪,经料酒、生抽、白糖、少量盐腌制2小时以上,让调料充分渗透,糯米需提前浸泡4小时,沥干后加少许酱油、香油拌匀,确保米粒吸足酱香,包粽时,腌好的肉块置于糯米中央,用箬叶包裹紧实,捆扎成四角枕形,蒸煮时,肉汁渗入糯米,肥肉部分晶莹剔透,瘦肉软烂不柴,一口咬下,肉香与米香在口中交融,油润却不腻口,是老上海人端午餐桌上的“硬菜”。

咸蛋黄肉粽
在鲜肉粽的基础上加入咸蛋黄,是上海肉粽的经典升级款,选用流沙或起沙的咸鸭蛋,蛋黄油润、咸香浓郁,轻轻一抿便沙沙作响,包粽时,将咸蛋黄置于肉块上方,蒸煮过程中蛋黄的油脂渗透入肉和糯米,形成“咸香+油润+沙糯”的三重口感,老上海人偏爱“双黄肉粽”,两个蛋黄叠加,咸香加倍,搭配糯米的清甜,口感层次更丰富,堪称“粽中极品”。

排骨粽
排骨粽是上海肉粽中的“硬核选手”,与鲜肉粽的“软糯”不同,它更强调“嚼劲”,选用猪小排,先以生抽、老抽、蚝油、姜片腌制1小时,再经油炸或煎制至表面微焦,锁住肉汁,糯米中可加入少量芸豆或花生,增加颗粒感,蒸煮后,排骨肉质酥烂,骨头轻轻一就能脱肉,带着酱香和微微的焦香,糯米吸收了排骨的精华,粒粒分明又带着黏性,适合喜欢“有嚼劲”的食客。

双拼粽
若想一次品尝两种风味,双拼粽是不二之选,常见的“鲜肉+豆沙”组合,将甜口的豆沙馅(选用优质红豆沙,加入少量糖和桂花)与咸口的鲜肉馅分置粽身两侧,甜咸交织,相互平衡,上海人称之为“荤素双拼”,既满足了传统口味的咸鲜,又以豆沙的清甜解腻,尤其受老人和孩子的喜爱。

以下是传统经典款上海肉粽的对比:

名称 主要配料 特色描述
鲜肉粽 猪前腿肉、糯米、箬叶 肥瘦相间,肉香渗透米粒,软糯油润,经典中的经典。
咸蛋黄肉粽 猪前腿肉、咸蛋黄、糯米、箬叶 蛋黄流沙,咸香浓郁,双黄款更添层次,适合重口味爱好者。
排骨粽 猪小排、糯米、芸豆/花生、箬叶 排骨酥烂带嚼劲,米粒吸肉汁,颗粒感强,口感扎实。
双拼粽 鲜肉、豆沙、糯米、箬叶 甜咸交织,豆沙清甜解腻,鲜肉咸香入味,老少皆宜。

创新融合款:海派风味的创意表达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肉粽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各地饮食文化,推出融合新派风味的“网红粽”,满足年轻群体对“新奇口感”的追求。

黑松露鲜肉粽
将高端食材黑松露融入传统鲜肉粽,是上海餐饮界的一大创新,选用法国或意大利黑松露片,在包粽前铺于肉块表面,蒸煮时松露的浓郁菌香渗透入肉和糯米,与肉香、米香形成复合香气,糯米中可加入少量黄油,增加奶香,整体口感奢华而不失本味,适合追求品质生活的食客,常出现在高端酒店或精致糕点店的端午限定菜单中。

上海肉粽有哪些

小龙虾肉粽
结合上海人喜爱的“小龙虾”,这款创新粽将麻辣小龙虾肉与鲜肉结合,成为夏季爆款,小龙虾肉提前用麻辣调料炒制,去壳留肉,与腌好的猪肉丁混合,再加入花椒、干辣椒提味,糯米可选用紫米或黑米,增加色彩和营养,一口咬下,麻辣鲜香、Q弹的小龙虾肉与软糯的米粒碰撞,辣中带鲜,鲜中带麻,是年轻朋友聚餐时的“开胃神器”。

咸蛋黄肉松粽
在传统咸蛋黄肉粽的基础上加入肉松,是“酥脆+软糯”的完美组合,选用台湾进口猪肉松,纤维疏松、咸香适口,包裹时将肉松与咸蛋黄、肉块分层放置,蒸煮后肉松吸收肉汁和油脂,变得略带湿润却不失酥脆,糯米中加入少量海苔碎,增添海洋风味,整体口感丰富,层次分明,适合喜欢“多重口感”的食客。

藤椒肉粽
藤椒的麻香与肉粽的咸鲜结合,是上海菜“麻辣鲜香”特色的体现,选用四川藤椒,提前用藤椒油腌制猪肉,让肉质带有清麻香气,再加入少量青花椒提味,糯米中可加入少许藿香叶,增加清香,中和藤椒的麻,蒸煮后,藤椒的麻香渗透入每一粒米,吃时舌尖微微发麻,却不呛喉,肉香与麻香交织,适合喜欢重口味、追求“刺激感”的年轻人。

老字号招牌款:承载城市记忆的味道

上海的老字号是肉粽文化的“活化石”,这些品牌历经数十年甚至百年传承,凭借独特的配方和工艺,成为上海人心中“正宗”的代名词。

王家沙鲜肉粽
创立于1945年的王家沙,是上海滩的老字号,其鲜肉粽被誉为“镇店之宝”,选用猪后腿肉,肥瘦比例严格控制为2:8,肉质更瘦嫩,腌制时加入少量黄酒去腥,提鲜增香,糯米用崇明本地产的糯米,颗粒饱满,浸泡后加酱油、白糖拌匀,蒸煮后米粒软糯又略带嚼劲,粽叶选用新鲜箬叶,清香浓郁,捆扎时手法紧实,确保蒸煮时米粒不散,王家沙的鲜肉粽讲究“现包现卖”,每天清晨现包,中午即售罄,是老上海人排队也要尝一口的“限定美味”。

沈大成香菇鲜肉粽
沈大成创立于1875年,以“精细糕点”闻名,其香菇鲜肉粽是“江南风味”的代表,选用福建产干香菇,泡发后切丁,与猪肉丁一起翻炒,让香菇的鲜香渗入肉中,馅料因此更添“山珍”的醇厚,糯米中不加过多调料,突出米的清甜,与香菇的鲜、肉的香形成“清鲜浓郁”的对比,沈大成的粽子个头小巧,呈三角形,适合作为茶点或伴手礼,真空包装后可保存较久,是游客购买“上海特产”的首选。

杏花楼双黄肉粽
杏花楼创立于1851年,以广式与海派融合的美食著称,其双黄肉粽是“广式与上海风味结合”的典范,选用广东咸蛋黄,油润起沙,肉质选用猪梅头肉,肥瘦比例1:1,经老抽、蚝油腌制,颜色红亮,糯米中加入少量碱水,使米色更白,口感更Q弹,这也是广式粽子的特色之一,杏花楼的粽子捆扎扎实,蒸煮后米粒黏糯,蛋黄沙香,肉块软烂,甜咸适中,既保留了广式粽的“香浓”,又融入了上海粽的“清淡”,是“老广”与“老上海”都喜爱的口味。

老大房咸蛋黄肉粽
老大房创立于1918年,是上海“四大名园”之一,其咸蛋黄肉粽以“老味道”打动人心,选用浙江嘉兴咸蛋黄,传统工艺腌制,咸度适中,起沙效果好,猪肉选用土猪肉,肉质紧实,腌制时加入少量八角、桂皮粉,增添香料风味,糯米用手工淘洗,确保无杂质,蒸煮时用柴火慢蒸2小时,让米、肉、叶的香气充分融合,老大房的粽子个头较大,一个就能吃饱,粽叶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是老上海人“过端午”的“标配”。

上海肉粽有哪些

制作工艺与品鉴要点

上海肉粽的美味,离不开精细的制作工艺和严格的品鉴标准,无论是家庭自制还是老字号出品,都需遵循“选料讲究、工艺细致”的原则。

制作工艺

  • 糯米处理:选用圆糯米(更黏糯)或长糯米(更分明),浸泡4-6小时,至手指能轻松碾碎;加少许碱水(可选,增加Q弹),用酱油、白糖、香油拌匀,静置30分钟。
  • 馅料准备:猪肉切小块,加料酒、生抽、白糖、姜片腌制2小时以上;咸蛋黄用白酒浸泡去腥,沥干备用;香菇、笋丁等需提前炒制出香味。
  • 捆扎技巧:箬叶洗净,剪去叶尖,卷成漏斗状,装入糯米和馅料,折叠包裹,用棉线捆扎紧实,防止煮散。
  • 蒸煮时间:大火蒸1.5-2小时,关火焖30分钟,让米粒充分吸收肉汁和粽叶香。

品鉴要点

  • 观形:粽身饱满,捆扎紧实,无漏米;粽叶翠绿或黄绿,有光泽。
  • 闻香:粽叶清香、肉香、米香交织,无异味。
  • 口感:糯米软糯不烂,粒粒分明或黏稠适中(根据喜好);肉质软烂或带嚼劲,肥而不腻,咸淡适中;咸蛋黄起沙流油,香气浓郁。

上海肉粽,是海派文化的缩影,它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软糯,又有国际都市的创新活力;既有老字号的百年传承,又有新派风味的潮流表达,从街头小摊的朴素家常,到老字号的精致讲究,再到网红款的创意十足,每一只上海肉粽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味道,无论是端午佳节的家常团聚,还是日常解馋的小食,上海肉粽都能以其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风味,让人一口就爱上这座城。

相关问答FAQs

Q1:上海肉粽和嘉兴肉粽、广东肉粽有什么区别?
A:上海肉粽、嘉兴肉粽、广东肉粽在风味、工艺和配料上各有特色:

  • 上海肉粽:以“咸鲜软糯”为核心,注重肉与米的融合,常见鲜肉、咸蛋黄、排骨等口味,老字号讲究“本味”,创新款融合海派特色(如小龙虾、黑松露),粽形多为四角枕形,糯米偏软黏。
  • 嘉兴肉粽:属江南粽代表,以“甜口”著称,糯米中常加酱油、糖,口感偏甜,馅料以鲜肉、蛋黄为主,粽形瘦长,糯米颗粒分明偏硬,讲究“米香突出”。
  • 广东肉粽:分咸甜双拼,咸粽用咸蛋黄、腊肉、虾米等,甜粽用豆沙、莲蓉;糯米加碱水,呈金黄色,口感Q弹;粽形有金字塔形(裹蒸粽)和长条形,馅料丰富,香料味较重(如五香粉、南乳)。

Q2:上海肉粽可以保存多久?如何加热最好?
A:上海肉粽的保存时间和加热方式取决于保存状态:

  • 常温保存:真空包装的肉粽(如老字号产品)未开封可保存3-6个月,需置于阴凉干燥处;散装粽子常温下仅能保存1-2天,需尽快食用,避免变质。
  • 冷藏保存:自制或散装粽子冷藏(0-4℃)可保存3-5天,需用保鲜袋密封,防止水分流失和串味。
  • 冷冻保存:长期保存(1-3个月)需冷冻(-18℃),粽子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冷冻室,避免冻裂。

加热方法

  • 蒸锅加热:最佳方式,粽子剥去粽叶,放入蒸锅,大火蒸10-15分钟(冷冻需20-30分钟),能最大限度保留软糯口感和香气。
  • 微波炉加热:粽子表面喷少量水,用高火加热2-3分钟(冷冻需5-8分钟),注意翻面避免局部过热,但口感可能略干。
  • 煮锅加热:冷水下锅,煮10-15分钟,适合冷藏粽子,口感接近蒸制,但粽子易吸水变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煲仔汤怎么做?详解步骤、食材搭配与火候控制技巧
« 上一篇 2025-08-22
青辣椒怎么做酱?家常做法步骤详解
下一篇 » 2025-08-2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网站分类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