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肉是很多人记忆里的家常味道,无论是直接切片煎着吃,还是煮面条、炒饭时加一块,都能让简单的饭菜变得更有滋味,市售午餐肉虽然方便,但常有添加剂,自己在家做反而更健康,用料扎实,还能根据口味调整咸淡和肥瘦比例,今天就分享一个自制午餐肉的详细做法,从选材到蒸制、冷藏,一步步教你做出能直接吃的、能煎着吃的、还能炒着吃的家常午餐肉。
做午餐肉,选肉是关键,最好用猪前腿肉或五花肉,肥瘦比例3:7或4:6最合适,太瘦会柴,太腻则腻,前腿肉肉质嫩,带点筋膜,做出来更有嚼劲;五花肉油脂丰富,蒸出来口感更润,准备500克猪肉,肥瘦分开切小块,方便后续处理,另外需要30克玉米淀粉(不要用面粉,淀粉让口感更嫩),1个鸡蛋(增加粘性),20毫升生抽(提鲜),10毫升料酒(去腥),3克盐(根据口味调整),5克糖(提鲜,中和咸味),少许胡椒粉(去腥增香),还有50毫升葱姜水(葱切段、姜切片,泡10分钟,滤掉葱姜留水)。
接下来处理肉块,肥肉和瘦肉分开切2厘米见方的小块,肥肉单独放,瘦肉加少许料酒和生抽抓匀,腌制15分钟去腥,腌制时准备葱姜水,葱段和姜片用热水泡10分钟,水的颜色变浅,香味就出来了,滤掉葱姜备用,然后开始打肉泥,如果有料理机,把腌好的瘦肉块分两次打,第一次打8秒,肉块变成粗颗粒,第二次打10秒,变成细腻的肉糜,别打太久,否则肉筋会断,口感发柴,没有料理机就用刀剁,把瘦肉剁成肉糜,期间可以加少量葱姜水,让肉更湿润。
打好的肉糜倒进大碗里,加入肥肉块、鸡蛋、盐、糖、胡椒粉,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是午餐肉能抱团的关键!顺时针搅拌5分钟,直到肉糜变得黏稠,筷子提起能拉丝,然后分两次加入玉米淀粉,每次加完继续顺时针搅拌2分钟,让淀粉完全吸收,肉泥更紧实,最后倒入50毫升葱姜水,继续搅拌3分钟,直到肉泥能抱团不散,筷子插进去能立住,这样上劲的肉泥蒸出来才够弹。
搅拌好的肉泥倒入提前刷了油的模具(用不锈钢饭盒或耐高温容器),轻轻震几下,震出里面的气泡,这样蒸出来表面才平整,盖上耐高温保鲜膜,用牙签扎几个小孔,方便蒸汽流通,防止水汽滴进去影响口感,蒸锅加水烧开,放入模具,中火蒸30-40分钟(根据模具大小调整,500克肉大概35分钟),蒸好后别急着开盖,焖5分钟,防止突然降温导致午餐肉回缩,表面塌陷。
蒸好的午餐肉放凉,脱模,这时候可以直接切一片尝尝,原汁原味的肉香带着淡淡的葱姜香,口感紧实又带点嫩,比市售的更扎实,如果想方便切片,用保鲜膜包好,放冰箱冷藏2小时,冷藏后肉更紧实,切薄片、切小方块都不容易散,切片后平底锅少油煎,两面金黄,撒点黑胡椒和海盐,配白粥就是一顿简单的早餐;切小块和米饭、鸡蛋、胡萝卜丁一起炒,就是香喷喷的午餐肉炒饭;煮面条时最后放两块,煮到微微发皱,吸饱汤汁,连汤带面吃特别满足。
自己做午餐肉,没有多余的添加剂,吃着安心,还能一次多做点冷藏起来,随吃随取,比起外面买的,自己做的肉粒更明显,肥瘦分布均匀,无论是煎、炒、煮、烤,都有家常的实在味道,下次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试试做一次午餐肉,简单又治愈,说不定会成为家里的新宠。
相关问答FAQs
Q:为什么我做的午餐肉切不成型,容易散开?
A:午餐肉散开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搅拌不够上劲,肉糜没有形成胶状,需要顺时针搅拌5分钟以上,直到筷子能插立住;二是淀粉加太多或太少,淀粉过多会让肉发硬,过少则无法粘合,500克肉加30克淀粉最合适,分两次加入并充分搅拌,冷藏时间不够也会导致不成型,一定要冷藏2小时以上再切片。
Q:午餐肉蒸好后表面有很多孔洞,口感不细腻怎么办?
A:表面孔洞主要是搅拌时没震出气泡,或蒸火太大导致蒸汽冲击,倒进模具后一定要轻轻震几下,震出内部气泡;蒸的时候用中火,盖保鲜膜扎小孔,避免水汽直接滴在表面,如果还是不细腻,可能是肉块没剁碎,瘦肉尽量剁成肉糜,不要有明显颗粒,口感会更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