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粥是中医食疗中常用的辅助止血方法,通过特定食材与药材的搭配,利用其性味归经发挥凉血、收敛、化瘀等功效,帮助改善咯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出血症状,需注意,止血粥仅作为辅助调理手段,严重出血需及时就医,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止血粥及其具体应用。
凉血止血粥(适用于热性出血,如咯血、鼻衄、尿血)
藕节侧柏叶粥
食材:鲜藕节30克(干品15克),侧柏叶15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藕节、侧柏叶洗净后加水煎煮20分钟,取药汁与大米同煮成粥,起锅前加冰糖调味。
功效:凉血止血,适用于肺热咯血、鼻出血、尿血等,尤其出血色鲜红、口干舌燥者。
适用人群:热性体质者,如经常上火、便秘的人群。
白茅根藕汁粥
食材:鲜白茅根30克,鲜藕100克(榨汁),大米100克,蜂蜜少许。
做法:白茅根煎取药汁,大米煮粥至半熟时加入藕汁,继续煮至黏稠,放温后加蜂蜜。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止血,适用于尿血、血淋(小便涩痛带血),也可用于急性肾炎血尿。
适用人群:小便短赤、口渴欲饮的热性尿血患者。
收敛止血粥(适用于多种慢性出血,如便血、崩漏、皮下瘀斑)
槐花芝麻粥
食材:槐花15克(炒熟),黑芝麻20克,大米100克,盐少许。
做法:槐花与大米同煮,粥将成时撒入炒香的黑芝麻,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凉血止血,润肠通便,适用于痔疮出血、便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兼有便秘者更佳。
适用人群:痔疮患者、习惯性便秘导致的便血人群。
仙鹤草糯米粥
食材:仙鹤草30克,糯米100克,红枣5颗,红糖适量。
做法:仙鹤草煎汁去渣,糯米、红枣煮粥,粥成后调入仙鹤草汁,加红糖搅匀。
功效:收敛止血,补虚健脾,适用于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尽,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适用人群:体质虚弱、易疲劳的慢性出血患者,尤其适合女性功能性出血。
化瘀止血粥(适用于血瘀型出血,如外伤出血、产后瘀阻腹痛)
三七藕汁粥
食材:三七粉3克(冲服),鲜藕汁50毫升,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大米煮粥,粥熟后加入鲜藕汁、三七粉(需现磨现用),稍煮片刻加冰糖调味。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适用于外伤出血(可内服辅助止血)、跌打损伤后瘀肿出血,或冠心病心绞痛伴胸闷者。
适用人群:血瘀体质者,如面色晦暗、身体刺痛的出血患者,需注意孕妇忌用。
补血止血粥(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如崩漏、吐血、便血)
阿胶糯米粥
食材:阿胶粉10克(烊化),糯米100克,红枣10颗,红糖适量。
做法:糯米、红枣煮粥,粥成后离火,趁热加入阿胶粉搅拌至融化,加红糖调味。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适用于血虚崩漏(月经量多、色淡、头晕心悸)、吐血、便血,以及贫血人群。
适用人群:气血虚弱、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的虚寒性出血患者,脾胃虚弱、腹胀者少食。
温经止血粥(适用于虚寒性崩漏、产后受凉出血)
艾叶煮鸡蛋粥
食材:艾叶15克(鲜品30克),鸡蛋2个,大米100克,生姜2片。
做法:艾叶、生姜煎汁,去渣后加入大米煮粥,鸡蛋去壳打散成蛋花,粥成后倒入蛋花稍煮。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性崩漏(小腹冷痛、经血暗淡)、产后受凉恶露不尽。
适用人群:宫寒痛经、小腹冷痛的虚寒体质女性,阴虚火旺者忌用。
食用止血粥的注意事项
- 辨证使用:需根据出血性质(寒热虚实)选择,如热性出血忌用温性粥(艾叶粥),虚寒出血忌用凉性粥(白茅根粥)。
- 辅助作用:止血粥不能替代药物,严重出血(如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需立即就医。
- 特殊人群禁忌:孕妇慎用活血化瘀类(如三七粥),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量高的粥(如阿胶粥加红糖)。
- 饮食搭配:食用期间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相关问答FAQs
Q1:止血粥可以代替止血药吗?
A:不可以,止血粥仅作为食疗辅助手段,适用于轻度、慢性出血或疾病调理,对于急性大出血(如外伤大出血、胃出血等),需立即就医使用专业止血药物(如止血敏、垂体后叶素等),以免延误病情。
Q2:哪些人不适合吃止血粥?
A:① 实热证患者忌用温性止血粥(如艾叶粥、阿胶粥),以免助热伤阴;② 活血化瘀类止血粥(如三七粥)孕妇禁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③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用糯米类粥(如仙鹤草糯米粥),以免加重腹胀;④ 对食材过敏者(如槐花、阿胶)需避免食用相应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