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炒菜有哪些经典必尝品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食材科普 正文

上海炒菜作为本帮菜的重要分支,以“浓油赤酱、醇厚鲜美”为核心风味,融合江南水乡的食材智慧与市井烟火气,既有河鲜的鲜甜、禽畜的浓郁,也有时蔬的清新,形成了独特的风味体系,以下从经典菜品、食材特色、烹饪方法等维度,详细介绍上海炒菜的代表种类。

上海炒菜有哪些

河鲜海鲜类:突出“鲜”字,讲究本味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河鲜、江鲜、海鲜资源丰富,炒制时注重保留食材原味,以黄酒、姜蒜提鲜,糖调和腥气,形成“咸中带甜、鲜而不腻”的特点。

  • 响油鳝糊:选鲜活鳝鱼去骨切段,用姜、葱、黄酒煸炒去腥,加酱油、糖调味,勾薄芡后盛盘,最后淋一勺滚烫的热油,“刺啦”声中激发出蒜香与鳝香,口感软嫩带嚼劲,是上海本帮菜的经典“硬菜”。
  • 炒蟹黄油:以大闸蟹蟹黄、蟹肉为主料,用猪油煸炒,加姜末、黄酒去腥,少许糖提鲜,炒至金黄油亮,拌米饭堪称一绝,将蟹的鲜美浓缩于酱汁中,是秋冬时节的时令美味。
  • 炒河虾仁:选用鲜活河虾仁,用蛋清、淀粉上浆滑炒,火候需快,保持虾仁Q弹透亮,加少许盐、糖调味,突出河虾的清甜,口感嫩滑不柴,是上海家常宴客的“轻奢”炒菜。

禽畜内脏类:擅用“杂料”,讲究软嫩入味

上海人对食材的包容性极强,尤其擅长处理猪、鸡等禽畜的内脏,通过煸炒、酱爆等方式,将“下水”做出精致风味,体现了“不时不食、物尽其用”的饮食智慧。

上海炒菜有哪些

  • 草头圈子:“圈子”即猪直肠,需反复清洗去腥,切段后与草头(苜蓿苗)同炒,先炒圈子至软韧,再加入草头快速翻炒,加酱油、糖调味,草头的清香与圈子的醇厚交织,咸鲜中带微甜,是上海人记忆中的“家常下饭菜”。
  • 炒腰花:猪腰去臊切花刀,用料酒、姜水浸泡去腥,滑炒时火候要猛,保持腰花嫩脆无腥,加青椒、红椒配色,调味以咸鲜为主,略带醋香,口感脆嫩,是考验刀工与火候的经典炒菜。
  • 酱爆鸡丁:鸡胸肉切丁,用甜面酱、黄酒、糖腌制,煸炒时酱香四溢,鸡丁外酥里嫩,甜面酱的浓郁与鸡肉的鲜香融合,咸甜适口,是老上海菜馆的“招牌炒菜”。

时蔬豆类:清炒为主,体现“浓油赤酱”的素菜哲学

上海炒菜并非只有大荤,时蔬类炒菜同样讲究“浓油赤酱”,通过油润的酱汁包裹蔬菜,让素菜也变得有滋有味。

  • 炒草头:苜蓿苗选嫩尖,快速清炒加少许油、盐,保持翠绿与鲜嫩,淋少许麻油提香,看似简单,却考验对火候的精准把控,是体现“本味至鲜”的素炒代表。
  • 炒酱瓜:选用上海本地酱瓜(咸菜),切丁后与肉末同炒,酱瓜的咸鲜与肉末的油脂香结合,加少许糖中和咸味,咸甜开胃,是佐粥下饭的“百搭小炒”。
  • 炒三鲜:由肉片、虾仁、笋片(或茭白)组成,三种食材分别煸炒后混合,加酱油、糖调味,色彩丰富,口感层次分明,咸鲜中带甜,是上海家庭宴客的“吉祥菜”。

经典上海炒菜一览表

菜名 主要食材 口味特点 烹饪方法
响油鳝糊 鳝鱼、姜蒜、黄酒 软嫩鲜香,咸中带甜 煸炒、勾芡
炒蟹黄油 蟹黄、蟹肉、猪油 金黄油亮,鲜浓郁甜 煸炒
草头圈子 猪直肠、草头 醇厚清香,咸鲜微甜 煸炒
炒河虾仁 河虾仁、蛋清 Q弹透亮,清甜嫩滑 滑炒
炒腰花 猪腰、青椒 脆嫩无腥,咸鲜带醋香 滑炒
炒酱瓜 酱瓜、肉末 咸甜开胃,下饭佐粥 酱爆

相关问答FAQs

Q1:上海炒菜为什么普遍偏甜?是口味偏好吗?
A:上海炒菜的甜味源于“浓油赤酱”的传统调味逻辑,早期上海本地食材以河鲜、蔬菜为主,糖不仅能中和食材的腥味,还能帮助酱汁更好地附着在食材表面,形成“咸中带甜、甜而不腻”的平衡,这种甜并非单纯甜腻,而是复合调味的一部分,符合江南地区“鲜咸为本,甜点提味”的饮食哲学,也是上海菜区别于其他菜系的重要标志。

上海炒菜有哪些

Q2:上海炒菜和本帮菜有什么区别?
A:本帮菜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包含炒、烧、炖、蒸等多种烹饪方式,如红烧肉、腌笃鲜等经典本帮菜并非炒制;而上海炒菜特指本帮菜中以“炒”为主要烹饪方法的菜品,更强调火候快、食材鲜、调味浓,如响油鳝糊、炒蟹黄油等,是本帮菜中极具代表性的分支,两者从属关系,共同构成了上海菜的完整风味体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烤箱做鲜肉月饼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 上一篇 2025-08-22
家常爆米花在家怎么做?简单材料几步搞定,新手也能学会?
下一篇 » 2025-08-2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网站分类

动态快讯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