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简单面包做法,不需要复杂工具和技巧,用家里常见的食材就能做出松软香甜的面包,新手也能轻松上手,下面从材料准备到详细步骤,一步步教你做出好吃的家常面包。
材料准备(6-8个量)
主料:高筋面粉300克、低筋面粉50克(用全高筋面粉也可,低筋更松软)、细砂糖30克、盐3克、干酵母4克、鸡蛋1个(约50克)、牛奶180毫升(温热不烫手)、黄油25克(软化)。
辅料:表面刷蛋液(鸡蛋1个+牛奶1勺混合)、白芝麻或燕麦适量(可选)。
制作步骤
活化酵母
先把180毫升牛奶加热到35℃左右(手摸微温,不烫手),加入4克干酵母和10克细砂糖,搅拌至酵母溶解,静置5分钟,表面出现细密泡沫说明酵母活性好,可以使用。
揉面基础团
在一个大碗里,混合300克高筋面粉、50克低筋面粉、20克细砂糖、3克盐,用筷子搅匀,打入1个鸡蛋,倒入酵母牛奶液,用筷子搅拌成絮状(此时面团比较粗糙,没关系)。
用手将絮状面团揉成团,放在揉面垫上,反复揉搓10分钟,直到面团表面光滑,不粘手,这一步新手可以用“折叠法”:面团对折按压,旋转90度再折叠,重复多次,能让面筋形成。
加入黄油揉扩展
将25克软化的黄油切成小块,放入面团中,继续揉搓,刚开始黄油会融化,面团变粘,不要加面粉,继续揉10-15分钟,直到黄油完全吸收,面团变得光滑有弹性,能拉出较薄的膜(扩展阶段,家常面包不用追求手套膜,揉到出手套膜更松软,但没达到也没关系)。
基础发酵(第一次发酵)
揉好的面团滚圆,放入干净的碗中,表面盖一层保鲜膜,放在温暖处(如烤箱发酵功能38℃,或室内25℃以上)发酵1-1.5小时,直到面团变成原来的2倍大,判断发酵是否到位:用手指沾面粉戳面团,洞不回缩、不塌陷,说明发酵好了。
分割排气松弛
发酵好的面团倒在揉面垫上,用手掌轻轻按压排出气体,分成6-8等份(每个约80克),滚圆后盖上保鲜膜,松弛15分钟(让面团筋性放松,整形时不回缩)。
整形
取一个松弛好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椭圆形(或长方形),从一端卷起来,卷成橄榄形(或圆柱形),收口处捏紧,整形时不用太用力,避免把气泡压没,整形好的面团放在铺了烘焙纸的烤盘上,间隔3厘米,防止发酵后粘连。
二次发酵(最后发酵)
烤盘放入烤箱,同时在烤箱下层放一碗热水(增加湿度),选择发酵功能38℃,发酵30-40分钟,直到面团变成原来的1.5-2倍大,体积明显变大,手感轻盈,发酵好后取出,表面轻轻刷一层鸡蛋液(鸡蛋+1勺牛奶搅匀),撒上白芝麻或燕麦装饰。
烘烤
预热烤箱至180℃(上下火),预热5分钟后,将烤盘放入烤箱中层,烘烤20-25分钟,注意观察上色,如果表面上色过快,可加盖一层锡纸,烤好后立即取出,轻轻震一下烤盘,震出热气,放在晾网上晾凉(完全冷却后再密封保存,否则会回软)。
小贴士
- 揉面是关键:如果手揉觉得累,可以用厨师机揉面,低速混合材料,中高速揉面至扩展阶段。
- 发酵温度:温度过高(超过40℃)会杀死酵母,过低发酵慢,最佳温度35-38℃。
- 保存:完全冷却的面包装入保鲜袋,常温保存2-3天,吃之前微波炉加热10秒或烤箱复烤3分钟,恢复松软。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我的面包烤出来像石头一样硬?
A:可能原因有三个:一是发酵不足,面团没发起来,内部组织紧密;二是揉面不够,面筋没形成,面包支撑力差;三是烘烤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水分流失严重,解决方法:确保发酵到位(戳洞不回缩),揉面到面团光滑有弹性,烘烤时注意观察上色,避免烤焦。
Q2:没有烤箱可以做家常面包吗?
A:可以!用平底锅或电饼铛也能做“平底锅面包”,整形好的面团平底锅小火加热,不用放油,放入面团盖上锅盖,每面煎3-5分钟,煎至金黄熟透即可(面团要擀得薄一点,容易熟),这样做出的面包外脆里软,适合当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