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常菜,是本地饮食文化的生动注脚,承载着老上海的烟火气与海派饮食的包容性,它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注重原汁原味”为核心,食材多取自本地河鲜、时令蔬果,做法讲究火候与调味,既有饭店里的经典本帮味,也有融入日常的简化版,是普通家庭餐桌上的温暖滋味。
经典本帮家常菜:老底子的浓油赤酱
上海家常菜的灵魂在于对“鲜”的极致追求,而经典本帮菜更是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红烧肉是每家每户的拿手菜,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焯水后用冰糖炒出糖色,加生抽、老抽调色,料酒去腥,葱段、姜片增香,小火慢炖1.5小时直至肉质酥烂,汤汁浓稠红亮,肥肉入口即化,瘦肉软糯不柴,甜咸交织的滋味裹挟着肉香,是米饭的最佳“搭档”。
响油鳝糊则是夏秋时节的时令美味,活鳝鱼去骨切丝,焯水后沥干热锅冷油爆香姜末、蒜末,下鳝丝翻炒,加料酒、生抽、少许糖调味,勾薄芡后淋热油,“滋啦”一声,香气瞬间迸发,鳝丝鲜嫩滑口,酱香浓郁,配上一碗热粥,便是地道的上海家常味。
草头圈子是春季限定的清爽,猪直肠“圈子”洗净焯水,切成小段,与焯水后的草头(苜蓿)同炒,草头的清香中和了圈子的油腻,圈子的软糯又吸收了草头的鲜甜,只需少许生抽、糖调味,便是一道“鲜掉眉毛”的时令小炒,老上海人常说“春天不吃草头,等于没过春天”。
油爆虾则是孩子们的最爱,基围虾剪去须脚,开背去虾线,炸至外壳酥脆,留底油爆香葱段,加料酒、生抽、糖、少许醋熬成浓稠汁,淋在虾上,虾壳酥脆易剥,肉质鲜甜Q弹,酸甜微咸的酱汁让人忍不住一个接一个,连手指都要吮吸干净。
腌笃鲜是春日汤品的顶流,咸肉、鲜肉、春笋切块焯水,一同放入锅中加足量清水和姜片,小火慢炖2小时,汤色奶白浓郁,咸肉的咸香、鲜肉的鲜甜与春笋的清脆完美融合,百叶结吸饱汤汁,一口下去满是春天的味道,是上海人“不时不食”的生动体现。
海派融合家常菜:家常味的创新演绎
上海作为移民城市,饮食文化兼收并蓄,家常菜中也融入了各地风味,形成了独特的“海派融合”特色,红烧大排是简化版的本帮硬菜,猪大排拍松,裹上薄薄一层蛋液和面粉,油炸至金黄,再倒入用生抽、老抽、糖、料酒调制的酱汁,小火炖煮至入味,大排外酥里嫩,甜咸适中,配米饭或夹在面包里,是老上海人记忆中的“快餐”。
糖醋小排则是酸甜口味的代表,猪小排焯水后油炸,锅中留底油加冰糖炒糖色,下小排翻炒上色,加番茄酱、生抽、醋、少许水,炖煮至汤汁浓稠,每块小排都裹着红亮的糖醋汁,酸甜开胃,连骨头都想啃干净,是家庭聚餐的人气菜。
肉圆汤是冬日暖胃首选,猪肉馅加荸荠末、鸡蛋、淀粉、盐、生抽朝一个方向搅拌上劲,挤成肉圆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再加青菜、虾皮、少许盐调味,肉圆Q弹多汁,汤清味鲜,青菜的清爽平衡了肉馅的醇厚,一碗下肚,浑身暖和。
蛋饺炖肉是节日的“吉祥菜”,鸡蛋摊成薄蛋皮,包上调好味的猪肉馅做成蛋饺,与五花肉一同炖煮,蛋饺滑嫩,肉香浓郁,汤汁里还吸收了蛋饺的鲜味,百叶结吸饱汤汁后软嫩入味,是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备的“团圆菜”,如今日常也能轻松做。
丝瓜毛豆蛋汤则是夏日的清爽担当,丝瓜去皮切块,毛豆焯水,鸡蛋炒熟,锅中加水煮开,下丝瓜和毛豆,煮至丝瓜变软,淋入蛋液形成蛋花,加少许盐和虾皮提鲜,汤色清亮,丝瓜的清甜、毛豆的鲜香与蛋花的嫩滑交织,清淡爽口,是炎炎夏日的“解暑汤”。
上海家常菜代表菜品及特点速览
菜品名 | 主要食材 | 口味特点 |
---|---|---|
红烧肉 | 五花肉、冰糖、生抽、老抽 | 肥而不腻,甜咸软糯 |
响油鳝糊 | 鳝鱼丝、姜末、蒜末、酱油 | 鲜嫩滑口,酱香浓郁 |
草头圈子 | 草头、猪直肠、生抽、糖 | 清香不腻,时令鲜味 |
油爆虾 | 基围虾、葱段、料酒、糖 | 外酥里嫩,酸甜微咸 |
腌笃鲜 | 咸肉、鲜肉、春笋、百叶结 | 汤白味鲜,春笋脆嫩 |
红烧大排 | 猪大排、鸡蛋、面粉、酱油 | 外酥里嫩,家常甜咸 |
糖醋小排 | 猪小排、番茄酱、醋、糖 | 酸甜开胃,色泽红亮 |
肉圆汤 | 猪肉馅、荸荠、青菜、虾皮 | 汤清味鲜,肉圆Q弹 |
相关问答FAQs
Q1:上海家常菜为什么偏甜?是加了太多糖吗?
A1:上海家常菜的“甜”并非单纯加糖,而是源于“浓油赤酱”的调味传统——早期上海本地饮食讲究“咸出头,甜收口”,用少量糖(多为冰糖或白糖)提鲜、中和咸味,让口感更柔和,上海及周边地区盛产蔗糖,糖料易得,久而久之形成甜咸平衡的独特风味,例如红烧肉中,糖能帮助上色、增加肉质的软糯感;糖醋小排则通过糖与醋的比例调配,实现“酸甜适口”的效果,并非“齁甜”。
Q2:家常版腌笃鲜和饭店版本有什么区别?
A2:家常版腌笃鲜更注重“原汁原味”和“食材本味”,通常只用咸肉、鲜肉和新鲜春笋,不加过多调料,炖煮时间控制在1.5-2小时,保留春笋的脆嫩和鲜肉的鲜香,汤色相对清亮;饭店版本则更讲究“汤色浓白”和“层次感”,常会加猪骨或鸡架吊鲜,有时会加入百叶结、莴笋或菌菇增加风味,摆盘也更精致,但家常版胜在简单实在,充满“家的味道”,是春日里最温暖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