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家常菜,植根于皖北大地的深厚土壤,带着淮北平原的质朴与醇厚,既融合了中原饮食的厚重,又兼具皖北人家的烟火气,这里的菜不追求繁复的技法,却以食材本味、调味扎实、分量足见长,每一道都是刻在阜阳人记忆里的“家的味道”。
主食是阜阳家常菜的“半壁江山”,面食更是重中之重,当地人常说“一天不吃面,浑身都不自在”,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格拉条”,这是一种手工制作的中粗圆面条,因在揉搓时发出“格拉格拉”的声响而得名,煮熟的格拉条过凉水沥干,拌上浓香的芝麻酱、辣油、豆芽、黄瓜丝,再撒一把香葱,咸香爽滑,筋道十足,是阜阳人早餐或午餐的心头好,除了格拉条,“卷馍”也是街头巷尾常见的美味——薄如蝉翼的烙馍摊开,铺上炒好的鸡蛋丝、豆皮、黄瓜丝、面筋,卷成筒状,蘸上蒜汁一口咬下,麦香混着蒜香,简单却让人满足,还有“馍馍”,也就是阜阳特色的馒头,个头饱满,口感松软,掰开抹上豆瓣酱或夹着咸菜,就是最朴素的一餐。
热菜方面,阜阳家常菜讲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太和羊肉板面虽是快餐,但家常版的羊肉炖锅却别有风味——选用本地山羊肉,用八角、桂皮、香叶等香料慢炖,肉质软烂不膻,汤色奶白,炖时加入宽粉或豆腐吸味,冬天来上一锅,从胃暖到心,辣子鸡也是餐桌常客,本地土鸡斩小块,用热油煸炒至外皮微焦,再与大量干辣椒、花椒、姜片同炒,麻辣鲜香,鸡肉紧实有嚼劲,是下饭神器。“地锅鸡”更是逢年过节必备的铁锅炖菜,鸡肉、土豆、青椒铺在锅底,上面贴上玉米面饼子,汤汁咕嘟咕嘟炖着,饼子吸饱了肉香,焦脆又有嚼劲,一家人围坐一锅,热气腾腾。
汤品和小菜则凸显了阜阳人的“实在”,一碗简单的“面汤”,用煮面的汤汁加鸡蛋、小青菜烧开,撒一把胡椒粉,清淡暖胃;“酱豆”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下饭小菜,黄豆发酵后配辣椒、花椒腌制,咸香开胃,夹馍、炒菜都少不了,还有“咸菜疙瘩”,用萝卜或芥菜腌制,切片清炒,脆爽解腻,是餐桌上的“百搭小能手”。
阜阳家常菜,没有华丽的摆盘,没有复杂的调味,却藏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它是妈妈端上桌的那碗热汤,是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是每个阜阳人心中最温暖的味觉记忆。
相关问答FAQs
-
问:阜阳家常菜和皖南菜(如徽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阜阳家常菜属皖北菜系,受中原饮食影响较深,口味偏咸鲜、酱香,食材以面食、猪肉、羊肉为主,分量足、做法朴实;而徽菜(皖南菜)注重“重油、重色、重火功”,善用火腿、腌肉、山珍等食材,口味偏咸鲜带微辣,且讲究原汁原味,烹饪技法上更擅长炖、焖,整体风格更显精致。 -
问:为什么阜阳人对面食有特别的偏爱?
答:这主要与阜阳的地理环境和农业结构有关,作为“百亿江淮粮仓”,阜阳盛产小麦,面食是当地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历史上,淮北平原以种植旱作物为主,小麦便于储存和加工成各种面食(如面条、馒头、烙馍),能满足体力劳动者的能量需求,久而久之,面食便成为阜阳饮食文化的核心,融入了日常生活和味觉记忆。